金铲铲圣光卡怎么获得_画圣金铲铲玩法

tamoadmin 游戏问答 2024-05-22 0

    古代工艺

    以下哪个是古代著名“唐三彩”工艺中的基本色彩之一(白色

    我国古代称为“千年冰”的是(水晶

    金铲铲圣光卡怎么获得_画圣金铲铲玩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我国古代称为“吉金”的是(青铜)

    我国被称为“建筑业鼻祖”的是(鲁班)

    古人把硝石装在竹筒里点燃,产生了火药爆竹,最初用来(驱散瘟疫,镇妖避邪)

    唐朝著名医生孙思邈曾为四大放明之一(火药)做出过卓越贡献

    东汉时期发明的“水排”作用在于(提高冶铁质量)

    著名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

    “宋瓷”闻名世界,宋代五大名窑除定窑、哥窑、钧窑、官窑外,还有 (汝窑)

    宋代制瓷业非常繁荣,著名的汝窑位于哪个省 (河南)

    北宋庆历年间,印刷技术逐渐成熟,在雕版印刷基础上出现了“活字印刷”,这项技术的发明人是 (毕升)

    东汉时期,纸张逐渐代替竹简和丝帛来书写文字,这项造纸技术的发明人是(蔡伦)

    东汉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报告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张衡)

    “景泰蓝”工艺品的主要原料是(铜)

    古代工艺中的“云雕”是指 (一种漆雕工艺)

    秦代的“兵马俑”体现了古代工匠的哪项高超技艺(制陶工艺)

    古代新春有贴年画的习俗,画中的鲤鱼代表哪种寓意(连年有余)

    翡翠是古代一种贵重的玉器材料,它在材质上属于(矿物)

    古代民间所用的“顶针”属于(缝纫用具)

    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建造者是(李冰)

    历史知识

    下列年代相对最早的一个朝代或时期是(汉)

    东晋和西晋的顺序是(先有西晋后有东晋)

    唐朝前是(隋朝)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下面哪个省不在三省之列(下书省)

    南北朝时期的南朝不包括(楚)

    下列朝代按时间顺排列应为(夏商周)

    曾经东征高丽的隋炀帝名叫(杨广)

    著名的陈胜吴广起义地点大泽乡在哪个省(安徽)

    不属于二十四史的史书是(史通)

    李世民在位期间的治平局面称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国号是(贞观)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唐太祖)

    墨子属于(墨家)

    庄子属于(道家)

    提倡“兼爱,非攻”的是(墨家)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哪个***夺取***建立宋朝(陈桥兵变)

    北宋建国时所定的京都首都是(开封)

    “农田水利法”是历史上哪次变法中提出的兴农措施 (王安石变法)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它的作者是 (司马光)

    “元曲四大家”除了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外还有 (郑***)

    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之说的明朝思想家是 (王守仁)

    明代的***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著成《三国演义》的是 (罗贯中)

    明代是短篇***的兴盛时期,著名的短篇***“三言、二拍”的作者分别是(冯梦龙、凌蒙初)

    唐朝灭亡后,中原一带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史称“五代”,除后梁、后唐、后晋外还有(后汉和后周)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是( 《春秋》 )

    西周时期出现的“十五国风”是指(十五种地方民歌)

    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的御是指(驾御车马)

    东汉时期的“黄巾起义”领导者是(张角)

    祖冲之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推算到小数点后(第7位)

    北魏末年贾思勰编写的《齐民要术》所总结的是(农业生产技术)

    清朝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是(顺治)

    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中,封为“西王”的是(萧朝贵)

    太平天国起义的核心***中,冯云山被封为(南王)

    著有《徐霞客游记》的徐霞客是(明朝)人

    著名的棉纺织革新家黄道婆是(元朝)人

    中国古代历法名著《授时历》的作者是(郭守敬)

    以下三个皇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康熙雍正乾隆)

    清代著名***《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

    清代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最初命名为(石头记)

    康熙和乾隆所提名的“七十二景”位于(避暑山庄)

    清朝推行“摊丁入亩”制度的皇帝是(雍正)

    古代著名的抒情诗《离骚》的作者是(屈原)

    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是叫(节度使)

    隋唐时期最盛行的体育活动是(马球和足球)

    唐朝著名诗人层出不穷,被誉为“初唐四杰”的有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

    唐代药王孙思邈所著之书叫(《千金方》)

    隋朝末年唐国公李渊是在何地起兵(太原)

    历史上曾有“天下之盛,扬为首”之说,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是在(唐)

    唐朝作为重要对外贸易港口的城市是(广州)

    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使)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规定国家通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钱)

    “退避三舍”的典故所发生的时期和相关人物是(春秋时期的重耳)

    曾经东征高丽的隋炀帝名叫(杨广)

    唐太宗时期京城长安在历史上是第(5次)被定为京城

    唐朝官制中的三公是指(太尉,司徒,司空)

    唐代有位世界上最早测量“子午线”长度的天文学家是(僧一行)

    八王之乱,严重破坏社会经济,导致北方各少数民族大规模内迁和各地流民起事,加速了(西晋)王朝的灭亡。

    诗词对联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这首脍炙人口的《侠客行》出自(李白)

    “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出自(《长恨歌》)

    被称为乐府双壁的是《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

    古诗名句“夕阳无限好”的下句是(只是近黄昏)

    古诗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的下句是(落花时节又逢君)

    古诗名句“十年一觉扬州梦”的下句是(赢得青楼薄幸名)

    古诗名句“今日听君歌一曲”的下句是(暂凭杯酒长精神)

    古诗名句“千山鸟飞绝”的下句是 (万径人踪灭)

    古诗名句“举杯邀明月”的下句是 (对影成三人)

    古诗名句“***菊东篱下”的下句是 (悠然见南山)

    古诗名句“奇文共欣赏”的下句是 (疑义相与析)

    古诗名句“郎骑竹马来”的下句是 (绕床弄青梅)

    古诗名句“大漠孤烟直”的下句是(长河落日圆)

    古诗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下句是(无人知是荔枝来)

    古诗名句“春风得意马蹄急”的下句是(一日看尽长安花)

    古诗名句“男儿何不带吴钩”的下句是(收取关山五十州)

    古诗名句“仰天大笑出门去”的下句是(我辈岂是蓬篙人)

    古诗名句“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下句是(浅草才能没马蹄)

    古诗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的下句是(水村山郭酒旗风)

    古诗名句“可怜九月初三夜”的下句是(露似真珠月似弓)

    古诗名句“长恨春归无觅处”的下句是(不知转入此中来)

    古诗名句“东边日出西边雨”的下句是(道似无晴还有晴)

    古诗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的下句是 (白云千载空悠悠)

    古诗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的下句是 (一行白鹭上青天)

    古诗名句“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下句是 (谁家新燕啄春泥)

    古诗名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句是 (一片孤城万仞山)

    古诗名句“凭君莫话封侯事”的下句是 (一将功成万骨枯)

    古诗名句“燕山雪花大如席”的下句是 (片片吹落轩辕台)

    古诗名句“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下句是 (莫使金樽空对月)

    古诗名句“马上相逢无纸笔”的下句是(凭君传语报平安)

    古诗名句“云横秦岭家何在”的下句是(雪拥蓝关马不前)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出自苏轼的 《水调歌头》

    苏轼《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一句所指人物是 (周瑜)

    李清照《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的下一句是 (浓睡不消残酒)

    苏轼《赤壁怀古》中“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下一句是(卷起千堆雪)

    岳飞《满江红》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下一句是(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宋词名句“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下一句是(似曾相识燕归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出自宋词《天净沙 秋思》,作者是 (马致远)

    书画艺术

    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笔墨纸砚)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被誉为“书圣”的是(王羲之)

    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哪朝人(唐朝)

    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义的字典是(说文解字)

    著名的《女史箴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顾恺之)

    “梦幻西游”四个字一共由多少笔画组成(三十二画)

    著名的《女史箴图》是哪位画家的作品 (顾恺之)

    被誉为“书圣”的是哪位书法名家 (王羲之)

    有“画圣”美誉的吴道子是哪朝人 (唐朝)

    以草书见长,人称“草圣”的书法家是 (张旭)

    被称为“文房四宝”的是 (笔墨纸砚)

    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唐朝的“唐”字由多少笔画组成? (十画)

    唐朝的“朝”字由多少笔画组成? (十二画)

    “梦幻西游”四个字一共由多少笔画组成 (三十二画)

    “长安”两字一共由多少笔画组成 (十画)

    下列哪个字具有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点、横、竖、撇、捺、折、钩、提” (永)

    我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求字的本义的字典是 (说文解字)

    古代名画“洛神赋图”的作者是 (顾恺之)

    古代名画“步辇图”的作者是 (阎立本)

    隋朝的“隋”字由多少笔画组成? (十一画)

    以画竹子著称的书画家郑板桥是哪个朝代的人(清朝)

    古代书画按风格来讲,“工笔”绘画注重(细致写实)

    书画工艺中所称的“裱画”是指 (为书画配上衬纸卷轴以便张贴和收藏)

    音律***

    “说琴谏国王”所说的是(邹忌谏齐王)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哪一类(吹奏乐器)

    五音是(宫商角徵羽)不包括(雅)

    吹奏横笛的正确口型应该是(嘴角向两边)

    古人所称的“锹秤”指的是哪种物品(棋盘)

    中国象棋棋盘上的“米”字形方框叫做(九宫)

    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象四进五,士二进四)

    关于象棋的说法错误的是(兵和卒只允许前行,不能后退和平移)

    关于围棋的说法错误的是(围棋的棋子分数辆相同的黑白子)

    围棋开局的落子规则是(执黑先行)

    围棋的棋盘图案是(横竖十九条直线)

    关于琴的古代故事“说琴谏国王”所说的是(邹忌谏齐王)

    我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乐器是哪一类(吹奏乐器)

    下面哪种不是古代的乐器(镗)

    围棋棋子紧邻的直线交叉点称为(气)

    古人所称的“楸枰”指的是哪种物品(棋盘)

    关于围棋的说法,下面哪个是错误的(围棋的棋子分数量相同的黑白两色)

    按音律的风格情趣划分,与阳春白雪截然相反的是(下里巴人)

    古代流传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种乐器演奏(琵琶)

    象棋第一步走“炮”至中线,俗称“当头炮”,这步棋的走法叫作(炮二平五)

    以下“不属于”象棋术语的是(边前象)

    以下属于围棋术语的是(三连星)

    下列古代乐器中,属于少数民族乐器的是(马头琴)

    “葫芦丝”是我国古代哪地区常见的民族乐器(西南)

    “马头琴”是哪个民族的常用乐器(蒙古族)

    以下乐器与“笛子”在演奏方式上属于同一类的是(唢呐)

    以下乐器与“琵琶”在演奏方式上属于同一类的是(筝)

    以下中国古代乐器,按常见大小计算,最小的是(木鱼)

    民族乐器“葫芦丝”按演奏方式划分属于(吹奏类乐器)

    “二胡”是民间常见的拉弦乐器,它的琴弦数目是(两根)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描述的是哪种乐器(琵琶)

    琵琶顶部的“弦轴”作用是(调节音高)

    象棋中的“***马”是指(在对方将前一格形成将军的马)

    以下象棋的棋子中不能走直线的是(象)

    以下哪一个是象棋中不会出现的走法(兵七进二)(象四进五)(士二进四)

    以下关于象棋的说法,那个是正确的(象棋起源较早,战国时期就已有记载)

    游戏知识

    魔族门派中只收男***的门派是(狮驼岭)

    一只召唤兽出战多场却没有损失忠诚度和寿命,可能是因为(是在擂台切磋)

    战斗中捕捉怪物的快捷键是(Alt+G)

    召唤兽是否听从主人的召唤出战,取决于它的(忠诚度)

    能够提高防御力的宝石是(月亮石)

    下列具有补充气血功效的装备特技是(气归术)

    查看小地图的快捷键是( Tab )

    避免遇敌的“摄妖香”在哪可以买到 (杂货店)

    点击“人物状态”栏的“技能→烹饪”可能得到下面哪种物品(包子)

    以下只能女性角色佩带的装备是 (黄铜圈)

    以下只能男性角色佩带的装备是 (纶巾)

    “装备收购商”不会收购下面哪类装备 (耐久度为0的)

    战斗中按下“Alt+A”的组合键,角色会怎样行动 (随机攻击某个敌人)

    物品放在“道具”栏与“行囊”栏有什么不同 (行囊栏物品不能直接使用)

    让角色“自动跟随鼠标”跑动的操作方法是 (压下左键几秒钟)

    在哪个城市里的店铺可以买到“10级”兵器装备 (建邺城)

    以下物品在战斗中不能由召唤兽来使用的是 (飞刀)

    初入游戏时领取宠物后才能携带召唤兽,负责发放宠物的NPC是 (建邺城的宠物仙子)

    “打开法术快捷栏”的组合键是 (Alt+C)

    下面哪项属性的点数分配对“灵力”的影响最大(魔力)

    虎头怪和狐美人结婚后,可能养育哪个宝宝(小精灵)

    游戏中向玩家传授“梦幻卡牌”技能的NPC名叫 (牌中仙)

    梦幻卡牌对弈的胜负依据是 (气血)

    与NPC对弈梦幻卡牌如果取胜,可以获得什么奖励(金钱奖励)

    负责发放“官职任务”的NPC是哪一位(李将军)

    养育系统中,能够提高小宝宝法术悟性的物品是(启蒙棋谱)

    养育系统中,人族小女孩的默认名字是(小丫丫)

    游戏中的“龟鹤延年灯”属于几级家具?(二级家具)

    以下属于“一级家具”的是 (漆花地板)

    在家中摆放家具时,怎样转换家具的朝向 (按空格键)

    与“家具制作”相关的***技能是(巧匠之术)

    可能天生具有“善恶有报”技能的召唤兽是(律法女娲)

    变异白熊的皮毛是什么颜色的(蓝色)

    多少级以上可以携带“大蝙蝠”作为召唤兽 (5级以上)

    多少级以上可以携带“小龙女”作为召唤兽 (25级以上)

    游戏中收到邮件消息时,如何确认是系统或GM发来的消息?(系统消息框无头像,并且有**边框)

    游戏高峰期可能出现计费系统繁忙、点卡扣除延迟情况,此时怎样才能最准确地核实自己的消费记录 (主页左侧客户服务区的“消费查询”)

    东海湾的海岸边有一位船夫,他可以把行人送到哪里(傲来国)

    “小家碧玉”是哪个门派***的称谓 (女儿村)

    “护城小兵”是哪个门派***的称谓 (***官府)

    等级达到多少时可以领取一级的门派?%C

    1、纪念屈原说

    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2、纪念伍子胥说

    端午节起源传说相关人物:屈原与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纪念孝女曹娥说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孝女曹娥之日。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说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

    5、龙的节日说

    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

    其主要理由是:

    (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

    (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6、恶日禁忌说

    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或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至迟从战国开始流行,迄至汉代盛行不衰。此俗在***王充的《论衡》、应劭《风俗通》以及《后汉书》中,多有记载。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以除瘟、驱邪、求吉祥,因而出现了相关的文化活动,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端午节。

    7、夏至说

    首倡夏至说者为黄石先生,1963年他在《端午礼俗史》(香港秦兴书局1963年出版)一书中提出,端午节如涓涓之水发源于远古时代,三代汇为川流,秦汉扩为河,唐宋纳百川而成湖海。

    端午节源于夏至说闻世后,学者吞吐百家,从更广泛的视野去研究。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文史知识》1983年5期)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且提出端午节中“斗百草”、“***杂药”等与屈原无关。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入夏至日的***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华纪丽》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2006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的国际学术会上,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何星亮先生,再度完善了夏至说,又提出端午节即夏至。

    8、源于蓄兰沐浴说

    据《礼记》载,端午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古人五月***摘兰草,盛行以兰草汤沐浴、除毒之俗。《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为豆实也,蓄兰为沐浴也。”屈原《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衣兮若英。”南朝梁人宗懔《荆楚岁时记》云:“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又称端午为浴兰之月。

    9、纪念介子推说

    据东汉时期蔡邕《琴操》中载,端午节系为纪念先贤介子推。

    10、源于勾践操练水军说

    宋代高承《事物纪源》刊文,端午源于春秋时期越王勾践于是日操练水军。

    佩豆娘

    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绉纱蜘蛛,绮榖凤麟,茧虎绒陀,排草蜥蜴,又螳蜘蝉蝎,又葫芦瓜果,色***真。加以幡幢宝盖,绣球繁缨,钟铃百状,或贯以串,名曰豆娘,不可胜纪。”

    挂艾虎

    旧时端午节驱邪辟祟之物,也作装饰品。中国古代视虎为神兽,俗以为可以镇祟辟邪、保佑安宁。《风俗通》云:“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噬食鬼魅,……亦辟恶”。故民间多取虎为辟邪之用,其中尤以端午节的艾虎为最具特色。艾虎或以艾编剪而成,或剪彩为虎,粘以艾叶,佩戴于发际身畔。端午节饰戴艾虎的风习已经有千年以上的历史。宋陈元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端午以艾为虎形,至有如黑豆大者,或剪彩为小虎,粘艾叶以戴之。王沂公《端午帖子》诗:‘钗头艾虎辟群邪,晓驾祥云七宝车’。”又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绫罗制成小虎及粽子……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古诗云:‘玉燕钗头艾虎轻’,即此意也。”

    画额

    端午节时以雄黄涂抹小儿额头的习俗,云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每至端阳,自初一日起,取雄黄合酒洒之,用涂小儿领及鼻耳间,以避毒物。”除在额头、鼻耳涂抹外,亦可涂抹他处,用意一致。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却病延年。”

    佩长命缕

    端午节时厌胜佩饰。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避灾除病、保佑安康、益寿延年。此类节物的形制大体有五: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五彩绳折成方胜,饰于胸前;五彩绳结为人像戴之;以五彩丝线绣绘日月星辰乌兽等物,敬献尊长。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以后相沿成习,直至近、现代。清富察敦祟《燕京岁时记》记当时风俗:“每至端阳,闺阁中之巧者,用续罗制成小虎及粽子、壶卢、樱桃、桑葚之类,以彩线穿之,悬于钗头,或系于小儿之背。”其中唐宋时,更有宫廷赐大臣此种节物之事。史载唐代宗兴元元年端节,宫廷曾赐百索一轴。又《宋史·礼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缕延寿带、彩丝续命缕分赐百官。节日戴以入。”

    荷包

    戴香包

    戴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避五毒

    五毒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这才形成此习惯。

    ***药

    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夏小正》载:“此日蓄药,以蠲除毒气。”《岁时广记》卷二十二“***杂药”引《荆楚岁时记》佚文:“五月五日,竞***杂药,可治百病。”后魏《齐民要术·杂记》中,有五月捉蛤蟆的记载,亦是制药用。后来有不少地区均有端午捉蛤蟆之俗,如江苏于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沫,制作中药蟾酥;杭州人还给小孩子吃蛤蟆,说是可以消火清凉、夏无疮疖。还有在五日于蛤蟆口中塞墨锭,悬挂起来晾干,即成蛤蟆锭,涂于脓疮上可使消散。这种捉蛤蟆制药之俗,源于汉代“蟾蜍辟兵”之传说。又如湖北监利于端午“***百草”,亦***药草之俗。***药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才于此日形成此俗。

    端午浴兰仪式

    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五杂俎》记明代人因为“兰汤不可得,则以午时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

    饮蒲酒、雄黄、朱砂酒,以酒洒喷。《荆楚岁时记》:“以菖蒲(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地下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形状像剑,肉***序。根茎可做香料,也可入药)或镂或屑,以冷酒。”蒲酒味芳香,有爽口之感,后来又在酒中加入雄黄、朱砂等。明谢肇淛《五杂咀》:“饮菖蒲酒也……而又以雄黄入酒饮之。”明冯应京《月令广义》:“五日用朱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额胸手足心,无会虺(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蛇之患。又以洒墙壁门窗,以避毒虫。”此俗流传较广。至今,如广西宾阳,逢端午时便有一包包的药料出售,包括雄黄、朱耒、柏子,桃仁、蒲片、艾叶等,人们浸入酒后再用菖蒲艾蓬蘸洒墙壁角落、门窗、床下等,再用酒涂小儿耳鼻、肚脐,以驱毒虫,求小儿平安。另外有的地区还用雄黄酒末在小孩额上画“王”字,使小孩带有虎的印记,以用虎辟邪。这些活动,从卫生角度来看,还是有科学道理的。雄黄加水和酒洒于室内可消毒杀菌,饮蒲洒也颇有益。

    ***茶、制凉茶

    北方一些地区,喜于端午***嫩树叶、野菜叶蒸晾,制成茶叶。广东潮州一带,人们去郊外山野***草药,熬凉茶喝。这对健康也有好处。

    挂草药

    挂艾草、菖蒲、榕枝

    艾、菖蒲和蒜被称为“端午三友”。南北朝时,端午又称为“沐兰节”,荆楚一带有***艾的习俗。***艾要在鸡未鸣以前就出发,挑选最具人形的艾草带回去挂在门上,有的还将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贴艾叶于其上。艾与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们和蒜一样都有杀菌作用。端午期间,时近夏至,正是寒气暑气交互转换之时,从饮食到穿衣、行动都得注意。宝山县有谚语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古时,人们缺乏科学观念,误以为疾病皆由鬼邪作祟所至,于是,端午节这天,人们以菖蒲作宝剑,以艾作鞭子,以蒜头作锤子,又称为“三种武器”,认为可以退蛇、虫、病菌,斩除妖魔。

    也有地方端午节在门口挂艾草、菖蒲(蒲剑)或石榴、胡蒜。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因为生长的季节和外形被视为感“百阴之气”,叶片呈剑型,插在门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们称它为“水剑”,后来的风俗则引申为“蒲剑”,可以斩千邪。清代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有一段记载“截蒲为剑,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头,悬于床户,皆以却鬼”。而晋代《风土志》中则有“以艾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帖以艾叶,内人争相裁之。以后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剑状,名为蒲剑,以驱邪却鬼”。

    躲端午

    是端午节习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节。简称“躲午”,亦称“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归家躲端午之俗。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嘉靖隆庆志》亦记云:“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又,《滦州志》:“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

    端午雨

    时民间岁时占验习俗。俗信端午节下雨,不吉;反之则吉。此种俗信在很久以前即已存在。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提要录》云:“五月五日哨,人曝药,岁无灾。雨则鬼曝药,人多病。此闽中谚语。”又许月卿《次韵蜀人李施州芾端午》自注云:“临川人谓端午日雨,鬼旺人灾。清赵怀玉诗自注亦引有“端阳无雨是丰年”的谚语。

    元·吴廷晖:《龙舟夺标》

    划龙舟

    龙舟一词,最早见于先秦古书《穆天子传》卷五:“天子乘鸟舟、龙舟浮于大沼。”预《九歌·湘君》中“驾飞龙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浅浅,飞龙兮翩翩”,学者们也认为“飞龙”即龙舟。《湘君》即描写湘人驭驾龙舟,将玉佩沉入江中(与抛粽子入江相仿)悼念某位历史人物之诗。这即与“魂舟”暗合,与楚国《人物御龙帛画》之像暗合,可互为印证。《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谓之浴兰节。……是日,竞渡,竞***杂药。”。

    在划龙船时,又多有唱歌助兴的龙船歌流传。如湖北秭归划龙船时,有完整的唱腔,词曲根据当地民歌与号子融汇而成,唱歌声雄浑壮美,扣人心弦,即“举揖而相和之”之遗风。又如广东南雄县的龙船歌,是在四月龙船下水后唱到端午时止,表现内容十分广泛。

    跳钟馗

    跳钟馗、闹钟馗:自晋代以来跳钟馗、闹钟馗,赐福镇宅就是端午节和春节的重要内容。2.悬挂钟馗画。最早的钟馗画,据说出自画圣吴道子之手。据北宋沈括《梦溪补笔谈》记载:唐明皇患疾近一月,忽梦二鬼。小鬼窃得皇上玉笛及杨贵妃之紫香囊奔逃,大鬼乃捉小鬼刳其目,然后擘而啖之。大鬼道:“臣为钟馗,即武举不捷之士也,誓与陛下除天下之***。”唐明皇醒后,即病愈,便召画工吴道子,嘱其按梦中情景画钟馗捉鬼图,道子挥笔即成,明皇见后,竟与所梦一模一样,惊叹不已。后来,钟馗画渐渐走入民间,绘制钟馗画大都作于五月端午节这一天,或者端午节的前后几天。到了清代,江南苏、浙一带的居民大都在农历五月于大门或堂中挂钟馗图一月,以期驱邪除害、祛凶引福。

    斗草

    清 金廷标 群婴斗草图轴

    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远古先民艰苦求存,生活单调,暇余以斗虫、斗草、斗兽等为戏自娱,及至传说的“神农尝百草”形成中医药学后,每年端午节群出郊外***药,插艾门上,以解溽暑毒疫,衍成定俗;收获之余,往往举行比赛,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白居易《观儿戏》诗云:“弄尘或斗草,尽日乐嬉嬉。”

    《物原》云:“始于汉武”。据梁朝人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草之戏。"《年华记丽》:“端午结庐蓄药,斗百草,缠五丝。”

    南北朝时称“踏百草”,唐代称“斗草”或“斗百草”。《刘宾客嘉话》云:“唐中宗朝,安乐公主五日斗百草。”宋代扩展至平日随时可斗。历代文人作品中对此多有描述。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群婴斗草图》,其玩法大抵如下:比赛双方先各自***摘具有一定韧性的草,(楼兰案:多为车前草,车前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路边、沟壑旁、田埂等处。无茎,具多数细长之须根;叶自根际丛出,薄纸质,具五条主叶脉,全缘或波状,或有疏钝齿,长达15-30厘米;具绿白色疏生花,花冠四裂,雄蕊四枚;果实成熟后会如盖子般掀开,释出四至六颗棕黑色***,其长长的花轴,用来斗草的好材料。)然后相互交叉成“十”字状并各自用劲拉扯,以不断者为胜。

    其他习俗

    打马球

    端午有射箭之戏,《金史·礼志》:“金因辽俗,重五日插柳去地约数寸,削其皮而白之。先以一人驰马前导,后驰马以无羽横簇箭射之。既断柳,又以手接而弛去者为上。断而不能接去者次之。每射***鼓以助其气。”至明代,是把鸟雀贮于葫芦中射之。打马球,也是端午之戏之一。马球,是骑在马上,持棍打球,古称击鞠。三国曹植《名都篇》中有“连翩击鞠壤”之句。唐代长安,有宽大的球场,玄宗、敬宗等皇帝均喜马球。章怀太子墓中《马球图》,画出了唐代马球的兴盛:画上,二十多匹骏马飞驰,马尾扎结起来,打球者头戴幞巾,足登长靴,手持球杖逐球相击。

    此外,北京还有游天坛风俗。《帝京景物略》卷二:“五月五日之午前,群入天坛,日避毒也。过午后,走马坛之墙下。无江城系丝段角黍俗,而亦为角黍。无竞渡俗,亦竞游耍。”上海还有钟馗赛会,由一男子饰成钟馗,手挥宝剑,前举一纸糊蝙蝠,作“喝福来迟”状;跟随全副仪仗,穿行街市,以作驱祟。另外端午期间还有马戏、抢鸭活动。

    特色饮食

    端午节美食图册

    图册 21张

    最早出现的端午时食,应属西汉的“枭羹”。《史记》“孝武本纪”注引如淳言:“汉使东郡送枭,五月五日为枭羹以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大约因为枭不易捕捉,所以吃枭羹的习俗并没有持续下来。锉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东汉就已出现。一直要到晋朝,粽子才成为端午的应节食品。《风土记》:“五月五日,与夏至同,……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同时又有另一种端午节食,称为“龟”也只在晋朝昙花一现,随即销声匿迹。只有《风土记》中称为“角黍”的粽子,因为附会在屈原的传说上,千百年来,成为最受人欢迎的端午节食。

    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真正有文字记载的粽子见于晋周处的《风土记》;而流传有序,历史最悠久的粽子则是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指黄瓜、黄鳝、黄鱼、高邮的鸭蛋黄、雄黄酒。此外浙北端午节还吃豆腐。

    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